安多从青藏公路“驿站”到“明珠”的蜕变
2015年07月29日 11:11:35      来源:西藏那曲新闻网    
0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走进人间天堂”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这是一片神秘的草原

从祖国内地开来的火车,带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带着藏族儿女的热切希望,带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之音,从开放、文明的城市驶来,火车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翻过著名的唐古拉山,就来到了藏北第一县、“西藏北大门”——安多县。它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天路”上,经不住来往过客驻足观赏。

而在1959年安多建县前后很长一个时期,“唐古拉”、“安多”都是很多进出藏为生活奔波的路人谈及色变的地方。当时的安多是进出藏的必经之地,而一说到安多,就意味着要翻越唐古拉山。唐古拉山5300多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这里常年风雪交加、天气寒冷、气候恶劣、含氧量极低。加之当时青藏公路,特别是唐古拉段路况差,车辆又大多是解放牌东风车,路烂、车差、行程慢。翻越唐古拉山,短则一天,长则两三天。长途的颠簸,路途的劳累、生活的匮乏、体能的消耗,再加上高寒缺氧,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很难闯过这一关,病倒在了这里。而当时的安多县城所在地“帕那”只是青藏公路上的一个很不起眼的驿站,只有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医疗条件一无所有,一些病重的行人,因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只能把命留在了这里。

1974年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青藏公路整治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经过1万多名基建工程兵11年的奋战,终于把沥青路面铺上了“世界屋脊”。随后的30年间,青藏公路又经过了几次大的整治,几次大的翻修,目前青藏公路已成为中国西部的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也是运输效率最高、运营数量最大的高原公路。进入新世纪后,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正式吹响,西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2006年,青藏铁路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顺利建成通车,这标志着西藏彻底走出了无铁路的历史,西藏的交通也走上快速发展的行列。

安多县位于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线上,这些年来,也借助西部大开发这股强劲东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一个小小的驿站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着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天堑变通途

安多县城位于唐古拉山脚下,在1954年青藏公路没有建成之前,那时生活在安多部落的牧民没有几个走出过这座大山、走出过藏北草原。不知道草原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唐古拉山就像一个天然屏障,挡在了路人面前,想翻越它,难如登天。当地人都知道,唐古拉山每年只刮一次风——从年初一刮到年三十;唐古拉山每年只有一个季节——天天都是寒冬。有记载说,1937年有三个骑兵团进藏,行至唐古拉山下时遭暴风雪袭击,致使全军覆没。一天,一个拉骆驼的路人,亲眼看到一群大鸟想飞过唐古拉去,却被大风刮得跌落在地。为此,这人曾赋诗一首来表达唐古拉山艰险: 唐古拉山非等闲,岭上积雪不知年。峰峦入云里风紧,飞鸟欲越翅难展。

扎曲乡老阿妈德吉在回忆旧西藏时声泪俱下,西藏解放前,由于生活实在困难,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只能外出乞讨为生,当时就往拉萨方向一路乞讨。乞讨到拉萨发,整整走了近三个月,阿妈也因劳累生病死在了路上。

安多县防疫站站长扎桑回忆说,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本人被派到色务乡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由于当时乡村公路只通到岗尼乡,我们被县里送到岗尼乡后,就只能骑马到色务乡。岗尼到色务乡,160多公里,我们走了6天,沿途趟过冰河,翻过雪山,走过沼泽,一路惊险。

13.png

天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天路上的火车从措那湖旁驶过

随着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随着乡村公路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安多交通步入了快车道,优势十分明显,出行十分方便,曾经的天堑现在变成了通途。现在在安多搭个的士3分钟就可到达安多县城火车站,坐上南来北往的火车,1个多小时就可到达那曲,5个多小时就到了拉萨,下行7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格尔木,到拉萨过周末成了现实,到内地休假探亲更为便捷。走青藏公路,开上私家车或坐上客车走哪儿都很方便,下乡也不再那么困难,到最远的色务乡检查指导工作,当天就可返回县里。

驿站变明珠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安多县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差,那时县政府所在地帕那镇没有一条街道,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低矮的房屋依河而建,稀稀散散,零零落落。燃烧过的牛粪灰在房前屋后堆积如山,冻死饿死的野狗残骨和牧民丢弃的废弃物满地都是,垃圾满天飞,污水满地流。一到夜晚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居民家窗户上闪烁出酥油灯微弱的灯光,在山谷里显得死一般的寂静。加上这里天寒地冻、寒风呼啸、高寒缺氧、沙尘满天的恶劣自然环境,显得这里一片荒凉,毫无生气。过往路人只把安多当成打尖休息的驿站,稍作休整后便匆匆离去,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多呆一会,也没有人愿意多看这里一眼。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安多基础设施建设在藏北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一条条街道依山而行,沈阳路、安狮路、通站路、文化路、高原路、三产小区路硬化、美化、亮化到位;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具有现代性、流行性、实用性和民族特色的安多办公大楼、文化活动中心、三江源大酒店、卓格迎宾馆、措那湖静河苑、三羊开泰等标志性建筑先后建成;人行道、路灯、停车位、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箱等城镇功能全面建设配备到位;1998年世界海拔最高、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建成投入使用,2004年安多变电站建成,安多电网并入了那曲电网,2011年又并入了国家电网,安多电力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城市供暖从2002年起逐年升级改造,2005年实施了上下水项目,2013年实施了供氧加湿工程,目前供暖面积已达到24000平方米,供暖期间,室内平均温度达到18度,基本解决了干部职工过冬问题,成为了藏北首个机关小区、办公楼集中供暖供氧加湿的县城。县城干部职工基本住上通电、通上下水、通闭路电视、通宽带、通暖气、通氧气、通加湿的“七通”两居室公寓房,有效破解了在零下30多度的情况下,上下水都畅通自如的生活难题。一到夜晚,整个县城灯火辉煌,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天路上,显得格外耀眼。现在的安多高楼矗立,广告牌色彩斑斓,车辆如流、人头攒动,城市气息日渐浓厚,一座新兴的小城镇在唐古拉山脚下逐渐崛起。

14.png

天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安多县城夜景

生命禁区变人间天堂

安多平均海拔5200米,县城海拔4800米。是至今人类定居生活的最高海拔地区,也是全国建县制的最高海拔县之一。境内气候恶劣、天气寒冷、环境艰苦,年均气温-3℃至-4℃,最低气温-36.6℃,大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常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很多路人谈及色变,不敢涉足。为了改变世人的观念,这些年来,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我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小城镇,提供供暖供氧服务,打造藏北民族特色文化,努力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软环境。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西藏旅游热的兴起,从安多经过的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很多自驾游的客人,途经安多都要停留下来,观赏一下著名的唐古拉、长江源格拉丹东、怒江源措那湖和藏北草原风光,品尝一下长江源第一滴水和国家绿色食品多玛绵羊肉,感受一下蓝天、白云、草原、湖泊、牛羊、帐蓬的牧人生活。特别是7至9月,当你走进唐古拉山脚下的不夜城,走进“天路”上明珠——安多,一栋栋整齐的商品房、一个个特色不一的店铺映入眼帘。上千公里的青藏路,安多是不错的小息点。累了,这里有舒适的三江源大酒店、卓格迎宾馆、羌塘青年旅社、安多宾馆供你休息;饿了,这里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藏餐,有非常地道的川菜,还有各色各样的小吃;病了,可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也可到随处可见的诊所就诊、吸氧、购药品;想休闲一下,这里有激情的朗玛厅、有酥油茶飘香的茶园。在内地近40度的三伏天,安多的平均气温不到20度,在这里穿着外套,走在草原上,看着羊群,走进八月赛马节,享受着藏北草原带来的清凉,享受着高原小镇的阳光,享受藏北人民的热情,享受着藏北草原自由自在的清闲。这时,很多游客都说“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15.png

天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安多县城一角

回顾50多年的历史,安多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奋力拼搏,通过不懈努力,安多在经济社会事业上伴随着西藏交通的发展,从青藏公路通车初期时的一个小小驿站,发展成为了“天路”(青藏铁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从城镇发展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社会和谐到社会全面稳定都完成了一个质的蜕变,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更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高莉

主办:安多县人民政府 地址: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沈阳北路8号 电话:0896-3662162
网站标识码:5424250001 公安备案号:藏公网安备 542425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263号-1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