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铸就浙藏情 ——浙江第七批援藏干部建设那曲纪实
2015年09月15日 09:03:29      来源:西藏日报    
0

千山万水,隔不断浙藏情深。巍巍雪原,挡不住援藏脚步。第七批浙江援藏干部自2013年7月进藏,转眼已经在那曲地区奋斗2年有余。他们接过前辈的火炬,挑起了援藏这副千钧重担,恪守“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要求,克服了高寒缺氧、生活工作条件落后等重重困难,投身那曲建设,推动那曲发展,书写了更为璀璨的援藏新篇章。

建好项目,更用好项目

在那曲地区,只要一提到浙江,许多当地群众的脑海里就马上会涌现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名称:浙江小区、浙江中学、浙江路、浙江商城……一系列饱含浙江“元素”的项目,将那曲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浙江烙印,也将西藏那曲与浙江人民的感情紧紧连在一起。

第七批浙江援藏干部刚进入那曲地区时,一些浙江援建的重大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当中。总投资5亿多元的浙江小区,是浙江援藏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它将为那曲镇城镇居民从原来居住的结构简陋的土坯房,直接过渡到一个现代化小区的居住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浙江中学投资近1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那曲地区设施最完善的学校,还有杭嘉小区、浙江公寓生态棚等工程,都是涉及那曲发展和民生的项目。

项目要建好,但更重要的是用好,为那曲地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发挥作用,才对得起浙江人民和那曲人民的厚望,这是第七批援藏指挥部一直强调的。浙江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后,指挥部专门组成暗访小组在学校晚自修时对学校使用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了解学校管理、教学秩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并与闻讯赶来的校长、书记等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将那曲浙江中学管理、使用好,努力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

在“输血”,更在“造血”

许多人认为,援藏干部的工作只要为援建地区和单位多争取点资金就足够了,别的工作做不做没有关系。但浙江援藏干部并不满足于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的“输血”,他们更注重 “造血”工程,为那曲地区长远发展提供持久的内生动力。

黄蘑菇是那曲的特产,其营养价值不亚于冬虫夏草,但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一些牧民群众采来黄蘑菇后,就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兜售,价格低,销售也难。浙江援建那曲县负责人王越剑经过调研,决定帮助那曲县发展黄蘑菇精深加工产业。他率领那曲县援藏干部从收购、挑选、清洗、烘干、储存等环节,对当地牧民群众进行辅导培训,帮助选址建起了黄蘑菇加工厂,并将黄蘑菇运到浙江杭州进行销售,深受杭州市民的欢迎。如今,那曲黄蘑菇不仅走上了杭州市民的餐桌,而且还打入了香港市场,成为那曲县真正的富民产业。

加快那曲发展关键在人。浙江援藏干部一直把人员培训作为增强那曲“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两年来,那曲地区处级干部培训班已先后有4批200多名学员赴浙江省委党校学习;那曲地区及对口援助的3个县共已组织6批56名教师、医生赴浙江进行挂职培训和学习;在浙江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在西藏高考考生中每年录取和免费培养30名教师的计划已经开始启动;在援藏干部协调联系下,纪委、国土等部门派出干部到浙江对口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不仅身入,更是心入

有人说,在西藏躺着就是贡献。但真正来援藏的人,没有人愿意真的躺着。

抵达那曲后,为了尽快了解那曲地区情况,那曲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第七批浙江援藏干部指挥长李华就带领援藏干部开始了深入基层的调研工作。那曲地区下基层的道路大多是土路,当地俗称“搓板路”,最远的县距离地区所在地有10多个小时的车程。援藏干部跋山涉水,跑遍了那曲地区的11个县(区),走访了自己的联系村,与贫困家庭进行了结对帮扶,对那曲发展状况、风土人情有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与藏族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抵达那曲不久,9位医生和教师,还没来得及调整高原反应就迅速投入工作。眼科医生姜方正,来到医院第二天就走上手术台,短短一个多月,为藏族同胞动了20多台手术,自己却累倒在手术台上。

那曲地区317位环卫工人常年在外作业,缺少过冬的防寒服,那曲住建局的援藏干部闻讯后,在浙江多方筹资20余万元,联系工厂加工生产,终于在冬季来临之前,把317套崭新的防寒服发放到环卫工人的手里,那曲环卫工人的严冬从此不再寒冷。

苦在那曲,是援藏干部们公认的一句话。但正是因为苦,浙江援藏干部们有着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他们真心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那曲群众多做一些,能让那曲发展更快一些。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在那曲吃的这份苦。


责任编辑:高莉

主办:安多县人民政府 地址: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沈阳北路8号 电话:0896-3662162
网站标识码:5424250001 公安备案号:藏公网安备 542425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263号-1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